馬戲班 The Circus Theatre Group
  • 關於馬戲班
  • 演出
    • 離境大堂
    • 墨迷宮
    • Father in the Hole
    • 再見。貝克特
    • 逆水行
    • 窒道
    • 導演沙龍
    • 叩問
    • 坑爹啦 之 死唔斷氣
    • 坑爹啦
    • 傻姑娘與怪老樹
    • 灰闌珊
    • 南京‧淘盡愛‧英雄
  • 課程
    • 心體一技 表演研習工作坊 2020-2021年度課程
    • 心體一技 表演研習工作坊 2018-2019年度課程
    • 心體一技 表演研習工作坊 2016-2017年度課程
    • 第二屆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課程 2014-2015年度課程
    • 第一屆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課程 2013-2014年度課程
    • 叩問系列 -「由身心而發」的肢體經歷
    • 叩問系列 -​ 何應豐x馬戲班:舞台上的(不)完全書寫
    • 自我發現 ‧ 潛修閉關體驗營
    • 當代導演工作坊
    • 演者短期課程 - A. 戲劇形體訓練 | B. 聲音與語言入門工作坊
    • 全方位的戲劇訓練 系列 1) 2) 3)
  • 教育
  • 藝術與社會
    • 《身體其實比你更懂得創作》(文:梵谷)
    • 《形體戲劇:並非如你所想的一樣》(文:梵谷)
    • 《心體一技》(文:梵谷)
    • 《Psychophysical Acting -拋開技術,返回原點》(文:黃家駒)
    • 《太極,作為一種武術、表演訓練與藝行》(文:黃家駒)
    • 《甚麼樣的導演就需要懂得甚麼樣的演員訓練》(文:梵谷)
    • 《解構 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文:梵谷)
    • 《Psychophysical Acting 如何回應時代、市場和你的需求》(文:黃家駒)
  • 聯絡

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

本課程為香港首個以Psychophysical表演訓練系統為培訓基礎的課程,並邀得資深戲劇導師吳偉碩(梵谷)先生執教,為期7個月共400小時的密集式培訓,為矢志探究戲劇藝術專業的人士提供更深入全面的演技訓練。

課程揉合身體訓練及心理分析兩大元素,包括身體、聲音、即興、戲劇分析及理論等訓練,同時設有排演課,讓學員於理論與實踐中探索戲劇藝術,建立專業技能。

​*出席率達90%之學員可獲頒發證書一張
導師:
吳偉碩(梵谷)
名額:
10人
費用:​
$19,000 (共400小時,平均每小時只需$47.5)
*本課程設分期付費計劃,詳情請向本團查詢
對象:
21歲或以上人士
*報讀人士必須參加於8/9/2013的面試

課堂形式

第一部分 - 基礎訓練
日期:
2013年11月3日 開始,逢星期三、五、日(每星期4節課)
時間:
逢星期三、五,8:00-11:00 pm(每節3小時) 
​逢星期日 2:00-6:00 pm; 7:00-11:00 pm(共兩節,每節 4小時)
時數:
93節課,共324小時
內容:
  • 開啟身體各種感官
  • 理解「能量」並加以應用
  • 重啟對空間的觸覺,運用空間以掌握節奏
  • 認知自己的聲音,尋找可能性並加以運用
  • 運用即興訓練以學習如何應用自身及與對手互動
  • 文字與自身的關係分析,從而轉化為獨白演繹
第二部分 - 實踐應用
日期:
2014年4月27日 開始,逢星期三、五、日(每星期4節課)
時間:
逢星期三、五,7:00-11:00 pm(每節4小時) 
逢星期日 2:00-6:00 pm; 7:00-11:00 pm(共兩節,每節 4小時)
時數:
19節課,共76小時
內容:
  • 專題講座:「劇場作為人類經驗」
  • 如何分析及理解劇本
  • 角色分析及演繹
  • 製作及排練展演
  • 進階戲劇理論
图片
图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短片介紹

為加強大眾對Psychophysical訓練系統之認識,舉辦了課前體驗班!
是次體驗課將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借此開拓學員對身體運用的觀察力和想像力。亦讓學員感受利用身體的感官反應,來刺激、探索和挖掘演員情感世界的真實反應和細緻流動狀態,同時又會簡單解構東、西方重要戲劇表演體系中關於身體表演的內容。藉此以劇場遊戲、即興習作、討論、導師講解和示範,讓學員能對Psychophysical表演訓練系統有初步了解。

體驗班內容:
. 寫實手段的行動性
. 心理和生理
. 身體的時空內容
. 慢動作的重量
. 如何產生動作的美感
. 抽象動作的現實內涵
. 虛擬和「意念」

解構 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
文/吳偉碩 ( 梵谷 )

心理學說,人盡其一生,心情不過是在「自在」與「不安」當中徘徊。若說戲劇強調衝突,面對衝突會惹起不安,那麼戲劇人物的情緒反應,是否亦應該在「自在」與「不安」當中徘徊?

《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但心理學家又說,語言不過是經驗的概念性表述,它從來都不能代表個人經驗的最真實狀態。演員靠著不能表述最真實個人經驗的戲劇文字踏足舞台,又到底要如何才能確實回歸「情定於中」的真實基礎?

累積近三十年的訓練、表演實踐、教學和研究經驗,一方面為回應上面兩個涉及表演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為開拓本地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多元表演能力,本人整合出一套以Flee or Fight行為心理理論為原則,利用跨文化身體訓練和跨類形藝術手段為經緯,發展出一套調動身心結合的演員訓練系統。

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一方面利用身體的感官反應,刺激演員進入心靈深處進行挖索與探究,以捕捉情感世界的真實反應和細緻流動狀態,同時藉著不同身體鍛煉方法來強化演員在舞台上的表現力和表演能量;另一方面,透過分析情感狀態的細緻反應和流向,回應文本,以建立重複工作的行動依據,藉以塑造和掌握正確的角色行動和舞台語言。
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系統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各項追求:


心理分析:
  • 理解、開拓與自己「心靈驅動力」(impulse) 的對話能力
  • 分辨「演員本能」和「角色本能」,並使兩者結合,從而創造由個人發展出的「角色形象」


綜合訓練:
  • 理解、掌握不同的身體運動形式對個人感觀的不同刺激和影響
  • 認識、學習讓「自我」與身體各種「感官反應」作出對話
  • 理解、分辨、掌握文字的「個人反應」和「戲劇反應」
  • 認識表演手段和人類生活經驗的因果關系(不同時代和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
  • 建立、掌握表演上關於互動的和有機的工作反應能力


身體訓練:
  • 掌握、強化身體行動的「覺知能力」(awareness)
  • 理解、運用「行、走、坐、臥」日常生活寫實行為的目的性和表演性
  • 領會、掌握、強化「能量」的溝通作用和
  • 掌握「能量」的相對性和流動性
  • 認識聲音的「表演性」
  • 認識關於身體表現的「空間性」和「節奏性」
  • 理解、掌握身體「能量中心」和「呼吸」的關係及運用


Psychophysical 表演訓練,同時著意調動學員的自主性、創造力和表達能力,讓演員在掌握傳統寫實表演手段的同時,亦能夠在後現代舞台形式中找尋和創造自我的表演方式——也就是說,游走在「言說」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間。


​2013年7月21日

導師介紹

吳偉碩(梵谷)

吳氏於大專新聞系畢業後,進入電視台任職編劇多年。其間學習現代舞,從事舞蹈及戲劇評論工作,並多次參予本地劇團「沙磚上」、「瘋祭舞台」之演出。
​
後往倫敦攻讀東西方戲劇碩士課程。再赴新加坡入讀由郭寶崑創辦之「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接受東西方多種傳統和當代表演體系之訓練。回港後,全身投入舞台表演。以其獨豎一幟的創造力和表演能力,和不同類形導演及藝術工作者合作,參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和跨媒介的演出項目。亦曾先後遠赴中國北京、台灣台北、台南、高雄、新加玻、南韓首爾、光洲、日本東京、大板、印度新德里、英國倫敦和德國柏林及Nuess等地演出或參與創作交流和教學工作。最近的演出包括鄧樹榮戲劇工作室《泰特斯》及「何必.館」《大鬧天宮》。

除了演出以外,吳氏亦並繼續從事個人對表演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出任香港浸會大學兼職講師,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和表演藝術課程表演訓練導師。又成立「香港表演研究中心」,完成了《太極與表演訓練關係》的第一部份研究工作。過去數年,受聘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從事全職教學工作。在教學同時,亦憑過去訓練、研究和教學的經驗,整理出一套結合心理和身體運用的演員訓練系統。
图片

課後記錄

為加強大眾對Psychophysical訓練系統之認識,舉辦了課前體驗班
更多照片 - 體驗班
課堂
更多照片 - 課堂
第一次公開展演
於2014年2月9日進行了階段性展演,展示我們的訓練方法及演出《伊狄柏斯王》的選段,以展示如何將其實踐應用在希臘悲劇這種以群眾角色/歌詠隊為主的劇目上。
更多照片 - 第一次展演
第二次公開展演
​
於2014年5月16日進行了第二次階段性展演。學員示範了如何把訓練應用到寫實的劇作上。展演劇作包括契訶夫的《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Patrick Marber的《誘心人Closer》、David Auburn的《求證Proof》、曹禺的《原野》的選段。
更多照片 - 第二次展演
第三次展演
於2014年6月29日進行了第三次階段性展演。學員以「自我self」為題目,各自創作了大約10分鐘的演出。排練完全由學員自己負責,途中只是經過三次內部展演,由導師和其他學員分享意見,再由演者自己作修改調整。在第三次階段性公開展演後,舉行了簡單的畢業及頒授證書儀式,為香港歷來第一個「Psychophysical表演訓練課程」劃上句號。
總時數超過400小時,歷時8個月的第一屆「Psychophysical表演訓練証書課程」於6月29日完成第三次階段展演後,正式完滿結束。 感謝各位同學的投入和努力,能夠親眼見證你們的進步,實在很感動。最重要的是我在你們的表演中看到了真誠,及藉著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挖掘當下的自己、正視自己的過去、反省自己的經驗。以藝術完善生命,這不就是我們在現今世代還要做戲劇的原因嗎? 我們馬戲班各位成員在你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感謝你們。
更多照片 - 第三次展演

第一次展演片段:《伊狄柏斯王》選段演出
第二次展演片段:曹禺的《原野》選段演出
第三次展演片段:學員以「自我self」為題目

學員課後分享

謝志剛 ──
​
梵谷老師的課對我影響很深,有感那接近一年的課程可以說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捩點。當然,上老師的課,當然會學到很多有關如何呈現身體、聲線和呼吸的演者技巧,但老師強調的是,演員自身的經驗如何帶入角色,如何將心內的情感,透過人獨有的impulse帶到角色上,在舞台上演活出一個有血有肉有質感的角色。而對我最大得著的是,老師強調學生/演員的自我探索,從過去的人生經驗,心路歷程出發,這不但使每位同學找到自己作為演員的獨特質感,也增加了自己對自我認識,不僅僅是表面的自己,還有自己背後不願意承認,不願意揭露的陰暗面,而產生濃厚興趣。每次演出過後,也有一種自我療癒作用,因為每次的演出也對自己認識得更加多,好像一條內在鑰匙漸漸打開塵封的心鎖了似的。也因此,自己有因緣遇上佛學,也是延續這個終生自我認識的課題。
Serena Yeung ──

​
我從這裡認識了身體與表演之間的關係。透過不同的訓練,打開了那個常常被我忽略的身體,從中更加認識了自己。在排練的過程中,透過無?次的review,找回?心深處的慾望,及那個最誠實的自己。表演的確是認識自己的藝術,太棒呢!
李耀祺 ──
​
經歷為期一年,每個星期4堂,共400小時既training之後,兩年前既今日,終於從梵谷老師手上接過Psychophysical證書了。
​
當初其實都無話要得到d咩架,就係覺得演員需要裝備自己,點知去試堂覺得太實用了,而且係即學即用,所以就忍唔住報左名。一上就400個鐘,經歷無數既拉筋/黐手/exercise/身體既exploration,仲有希臘choruswork/scenework/movement創作,過程我地無咩講野,就係用身體去感受,所以我唔係好講得到我學到既野,但係我身體上係起左一d變化。

回復自由身之後,我再排戲啦,開頭我都唔係好知點樣將學到既野用番出黎,可能做既都係寫實既戲,不過好快俾我發現到由外到內既切入點,加埋三叔果套,幫我裡應外合咁包抄d角色。

點知後來,我先發現原來梵谷老師?我身體上種左一d咩既種子。?APA一d接觸movement既機會,我發現除左個人身體flexibility同readiness高左之外,我對於movement既感知力同創作力都有唔錯既根底(which is 以前係0)。
​
所以話人自己係唔會估得到晒自己會行一條點既路。只要你認真學,學左既野就係會有用,唔知幾時,唔知邊度。
Ansel Lam ──

​
很多人活在他們的頭顱裡,卻不知道身體原來有其他部位。表演,卻是以身體承載靈魂的藝術。從身體訓練入手,突破思維對身體的確捆綁,讓身體覺醒並感受它每股衝動,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自己,再次把我的身體和靈魂連接起來。Stop Acting,Feel Your Being。
阿水 ──
​
Psychophysical表演課程是一個自我與身體的旅程,讓我對自己身體重新了解,探索,傾聽,從而發現一種思想以外,被遺忘的聲音。400小時無間斷的艱苦訓練,同學間的甘苦與共,讓我們初窺東方藝術表演者之特質與劇場之間的關係。課程除身體綜合訓練外設三個階段主題表演應用,包括傳統希臘劇歌詠隊,現代寫實劇,及形體說故事。當中以形體說故事最為艱辛,最為珍貴,梵谷老師以自我為題,此為中長期表演課程必備題目,讓演員自我整頓再重新出發。挖掘得越深,得著的越多。
Janice Im ── 

​
上這個課程的最大得著, 是能夠學會怎樣利用身體的impulse去演繹戲劇文本。因為之前只接受過形體訓練,所以對著文字,從來不知如何入手。經過第二期排練《凡尼亞舅舅》的經驗後,才明白聲音和身體根本就是同一回事。如果對自己的內在感覺不敏感的話,說出來的話語也會沒有說服力而流於單簿膚淺。要做一個好的演員,首先就要有寧聽自己,閱讀自己的能力。也要學懂相信自己的身體!
Fiona Yim ──

​
Psychophysical這個課程讓我了解如何跟身體相處,感受身體,讓身體去表達內心的說話。課程有很多身體的訓練,對於我來說是很帶難度,但正正是演員需要的訓練。最讓我深刻的是最後一個展演,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可以用身體去表達內心最深處的感受。在這個課程內實在有很大很大的收穫,謝謝老師和一班同學。
Martin Tse ──

​教懂了我以前未不甚重視的表演理論:不要去刻意「谷」情緒,不要去刻意「做戲」,而是要讓我們嘴嚼文本,讓這些對白或這些字使我們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消化過後,再讓身體隨著這種感覺,自自然然流露出來,不管是動作還是聲音的,都會更有真實感,而又更有感染力的。而且,作為在舞台上的演員時,也要一半讓我進入角色,一半同時讓我有第三隻眼在覺知著監察自己,使表演時不會忘形失控,又同時能讓自己作自我批判,怎樣的演繹才是最適合角色或整體的演出。

最難能可貴是,對我而言,如果我們只是單純接受形體訓練和表演分析,大不了只會成為武學份子或使理論份子,而演員在演戲過程中,其實是一自我發掘,不斷的自我鑽研,使我能理解到:啊,原來,我是一個這樣的人;啊,原來,這件事發生了,對我產生了原來是這個影響,一個意料不到的影響。這種探索過程,如果鑽研得夠深,其實是會碰觸得到我們底層的自己,而這底層的自己,往往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覺察得到的。然而,就是這種發掘,使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有多一層經驗,讓我們在下一次表演的過程中,帶著這一層內在經驗,使表演者持續地深化下去。
​
三言兩語,的確很難一下子探討得到此表演課程對我的莫大脾益。我認為四百小時的表演訓練,能為表演者打開了一道表演探索的門,而這道門僅僅是一個起點,門後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光景,需要怎麼樣深化下去,怎麼樣走向更圓滿,則需要一輩子功夫了。

© 2017  馬戲班  The Circus Drama. All Rights Reserved.